王炳南主任在2010年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04-15 浏览次数:688

                调结构 谋发展 确保茧丝绸业健康平稳运行 
                ——在2010年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 
        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 王炳南 

各位代表: 
  2010年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今天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分析茧丝绸行业面临的复杂形势,研究今年茧丝绸行业工作思路。 
  我在这里代表国家茧丝办,简要地回顾09年行业运行情况,就今年蚕茧生产和收购管理工作提出几点意见。 
  一、2009年茧丝绸行业运行情况 
  (一)蚕桑生产情况 
  近十年中国的蚕桑生产,基本上可以以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为界分为两个时期。2000-2007年是全面发展期,蚕桑生产逐年扩大,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产量79万吨;2008年进入调整期,蚕桑生产大幅萎缩。回顾2009年,我国蚕桑生产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地区出现了砍桑弃养、量减价增的现象。除广西、湖北变化较小、四川下降12.5%外,其他主要产区蚕茧产量均下降20%以上。据商务部统计,至2009年末,全国桑园面积1197.38万亩,同比下降了8.52%。全年蚕茧发种量1457.15万张,同比下降19.10%;蚕茧产量57.41万吨,同比下降17.76%;蚕茧收购量49.33万吨,同比下降13.60%。与产量下降对应的是,从春茧到夏、秋茧,蚕茧收购价格不断回升。全年测算,2009年蚕茧收购均价为1081.76元/担(50公斤),同比增长30.15%。价格回升带动蚕农收入增长11.22%,增至124.21亿元。 
  (二)工业生产情况 
  2009年,受出口下降和生产成本猛涨原因影响,丝绸工业生产出现了一定困难,但在扩大消费以及国家厂丝收储等政策的刺激下,工业生产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 
据中国丝绸协会初步核算,2009年全国丝产量约为12.06万吨,同比下降约10.0%,其中生丝产量约为9.22万吨,同比下降约9.50%。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测算,2009年丝绸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9.44%、22.28%,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4.25%,反映出经济效益的上升势头。但是,与同期纺织工业收入增长10.54%、利润增长25.39%、亏损面下降17.69%相比,丝绸工业的产值、利润增长率较低,亏损面降幅较小,显示出比纺织工业更为缓慢、困难的局面。 
  (三)出口情况 
  2009年的真丝绸商品出口延续了自2006年开始的下滑趋势,下滑幅度达17.49%,是近10年来的最大降幅。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受自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另一方面反映了近几年国外对真丝绸商品的需求疲软现状。 
  从数据看,2009年的行业出口出现了数量普降、结构微调的局面。据海关统计,2009年我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28.86亿美元,同比下降17.49%。主要出口产品丝类、服装、领带等均出现10%以上的降幅,真丝绸段出口虽数量有所增长但价格出现大幅下滑。结构上,传统的主销市场如美国、意大利、日本、香港均出现20%以上的降幅,而新兴市场如印度、巴基斯坦逆势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10.45%、52.48%,有力维持了我国坯绸和印染绸出口的稳定。 
  总体来看,2009年丝绸行业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剧烈冲击,出口急剧下降,但在国家扩大消费以及鼓励厂丝收购等政策的支持下,广大丝绸同仁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有效促进了蚕农增收、企业增效,保证了蚕桑基地、工业基础的基本稳固,使全行业基本实现了平稳运行的局面。 
  (四)茧丝办的主要工作 
  2009年,国家茧丝办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部署,在各地茧丝绸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协会及其他行业组织的积极协助下,扎实推进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落实扶持政策,巩固提高“东桑西移”工程 
  按照《茧丝绸行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东桑西移”工程总体部署,2009年,在与商务部财务司开展专题审计的基础上,我办与财政部共同研究,落实了对“东桑西移”工程蚕茧基地深化巩固提高、灾后恢复重建和配套技术攻关等建设项目的财政支持,下达扶持项目72个,资金共计4940万元。此外,我办召集了全国17个省(区、市)茧丝绸主管部门和企业的代表,在广东和四川召开了两个座谈会,对“东桑西移”工程进行了阶段性的总结评估,为下一步工作的深化打下了基础。 
  2.举办展会搭建平台,积极扩大丝绸消费 
  2009年,我办先后举办了中国丝绸交易会、茧丝绸行业应对危机扩大消费研讨会、2009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成功举办2009海峡两岸纺织丝绸合作研讨暨资本对接会,搭建了国内外及海峡两岸纺织丝绸业界在资金、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合作平台。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08]134号)精神,我办积极与财政部协商,在中央财政支持中小商贸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重点安排1000万元32个项目支持丝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创新丝绸营销模式,推动江苏、浙江、山东、广东、辽宁试点省建立以现代流通业为基础的丝绸营销网络,为促进丝绸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 
  3.推动骨干丝绸企业收储厂丝,增强市场调控能力 
  为支持丝绸行业应对金融危机,我办积极与发改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共同出台了《厂丝收购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丝绸骨干企业增加厂丝收购实施细则》等政策措施,实施了两批37家企业收购厂丝临时储备共计8000吨,政府进行了贴息,为稳定蚕桑和工业基础、促进行业经济效益的企稳回升起到了显著作用。 
  4.指导行业生产,减轻企业负担 
  2009年,我办会同有关部门下发桑蚕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和收购管理等多个工作文件。组织召开了形势分析会、收烘工作会、综合利用研讨会、蚕桑技术骨干培训会,研究蚕茧生产形势,发布预测收购价格,培训蚕桑技术人员200多人,同时加强了茧丝绸市场监测工作,指导蚕茧生产和收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有效促进了信息畅通,帮助蚕农实现增收。另外,还积极协助解决丝绸产品出口退税率调整,帮助企业减轻了负担。 
  二、2010年茧丝绸行业形势分析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召开前指出,“2010年将是中国经济形势最为复杂的一年”。形势的复杂主要表现在:一是金融危机余威仍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外需启动存在不确定性、贸易及汇率摩擦可能加剧,二是管理国内通货膨胀预期的任务加重、已出台的扩大内需政策效果递减、新的扩内需政策尚未明确等等。茧丝绸行业作为贸、工、农各环节完整的产业,面临的形势也是如此。在这种复杂的形势下,我简单地谈一下对2010年茧丝绸行业形势的初步看法,抛砖引玉,与大家交流。 
  (一)蚕茧供应预计由紧趋缓 
  经过2006-2009连续三年的减产,茧丝原料供大于求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企业库存逐渐消化,茧丝价格持续回升,桑蚕茧生产效益有大幅回暖。在蚕茧价格回升的刺激下,一些主产区纷纷改造桑园、增加发种量,预计全年,全国桑园面积和蚕茧发种量将会有所增加,从而驱动蚕茧产量的增长(我部2010年蚕桑生产指导性计划数较2009年实际数增长5.7%)。但是从去年10月份以来,我国西南五省区(市)广西、四川、云南、重庆、贵州均遭遇了特大干旱,对这些地区的蚕茧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从统计情况看,云南、贵州旱灾程度较为严重,预计春茧比去年同期减产20%左右;四川、重庆受灾程度稍轻,预计春茧同比会有所减产;广西区虽然受旱桑园面积的比例达40%,但总体受灾程度较轻,预计春茧产量与去年持平。考虑化肥、人工等生产成本持续上涨的综合影响,预计上半年,尤其是春茧上市前,蚕茧原料将出现供应偏紧局面。下半年,若西南地区降雨量恢复正常、主产区适当增加发种,则秋茧上市后供应偏紧的形势会得到有效缓解。 
  (二)茧丝绸出口复苏乏力 
  去年10-12月份,真丝绸商品出口曾保持了连续三个月的回升,给行业对丝绸出口复苏前景带来很大信心。但是进入2010年,复苏形势又出现一定反复。1月份当月,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2.62亿美元,与2009年12月环比下降9.03%,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9.1%,不仅结束了连续3个月的上升势头,而且差于同期纺织品服装2.2%的增长;2月份当月,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2.28亿美元,与1月份环比下降13.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70%,不过这个涨幅是主要由去年2月份出口非正常下跌45%、基数较低所致。综合1-2月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同比增长6.92%,低于同期纺织品服装总体29%的增幅,说明出口有所回暖,但回暖情况差于大纺织。 
  丝绸出口的回暖仍有一定不确定性。首先,主销市场经济复苏形势尚不明朗。目前,虽然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经济已经显示出一定的复苏迹象,但接连爆发的迪拜、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相继给复苏蒙上了一层阴影。而印度、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虽显现出强劲增长势头,但受市场容量及可能存在的贸易摩擦影响,仍无法取代传统市场的主导地位。其次,丝绸行业外需启动将明显晚于其他行业。据3月中旬召开的香港丝绸小交会反映,今年小交会客商到会和交流都十分踊跃,但实际签约有大幅下降,充分说明了外商虽预期向好但仍犹豫观望的不确定心态。第三,人民币升值成为丝绸出口面临的潜在风险。近期美国多位议员、学者通过各种方式向人民币汇率施压,使得人民币币值成为丝绸出口复苏的另一不确定性因素。 
  综合以上情况,预计2010年,我国丝绸行业出口将呈现缓慢复苏态势,复苏的基础还很不稳固,下行的风险依然存在。 
  (三)茧丝价格可能出现小幅波动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上的干茧和生丝价格一直分别在8万-9万和24-26万之间徘徊,凸显了目前茧丝供应偏紧的状况。应当看到,茧丝价格分别由2009年最低的4.3万/吨和16万/吨涨到目前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上游蚕茧原料供应偏紧,中游缫丝加工能力较大,而不是由于国际丝绸市场的大幅回暖所致。2010年,茧丝绸行业面临着干旱等气候灾害频发等对蚕茧生产的不确定影响,出口复苏存在可能反复等不确定性和人民币升值等外部压力,缫丝加工能力又处于居高不下的水平,若蚕茧生产、加工织造、国内外市场需求哪一个环节存在问题,茧丝价格就可能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行业供求状况,从而出现上下波动。 
  三、对2010年蚕茧生产与收购管理工作的要求 
  根据目前较复杂的蚕茧生产形势,我办对2010年蚕茧生产与收购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合理安排蚕茧生产,维护行业健康平稳发展 
  鉴于2009年蚕茧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今年年初西南五省(市)又受到干旱影响,春茧上市前后可能出现一定供应紧张形势,各地茧丝绸主管部门应结合2010年蚕桑生产指导性计划,合理制定、适度增加春季蚕茧发种量,指导蚕农加强桑园肥培管理,在适当增加蚕茧生产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低水平盲目发展。西南各蚕茧产区茧丝绸主管部门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变化,一方面要在加强组织协调、做好引水抗旱工作的同时,做好生产安排,尽力保证蚕茧产量;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加强产前、产中、产后技术辅导,防止发生干旱引发的大面积桑蚕病虫害,防止蚕茧质量的大幅下降,确保春茧安全、高质量生产。另外,在极端异常天气频发的大背景下,其他各省也要密切关注天气形势,准备应对预案,防范异常天气对蚕桑生产的不利影响。 
  从全年讲,还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一是要加强信息引导和宣传工作力度,引导蚕农和企业正确认识产销和价格形势;二是要高度重视蚕桑综合利用开发,进一步挖掘桑、蚕及其各种伴生产品的内在价值,加快成果转化和市场开发,增加蚕桑生产的综合效益,带动蚕农持续增收。 
  (二)加强地区间沟通衔接,合理制定春茧收购价格政策 
  各地应结合今年茧丝产销形势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加强毗邻省际、市县之间在开秤时间和开秤价格上的衔接,按照有利于保护蚕农利益和巩固蚕桑业发展的原则,合理确定本地区春茧收购价格。要认真做好蚕茧价格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制止盲目抬级抬价、压级压价行为,规范市场和价格秩序。各级茧丝绸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掌握蚕茧生产、收购和价格动态情况,做好市场监测和信息发布沟通。 
  (三)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强化蚕茧收购市场监管力度 
  各级茧丝绸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蚕茧收购秩序和质量进行监督,确保收购秩序稳定。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地务必要针对春茧上市前后可能出现的茧价过高情形,加大检查力度,加强组织应对,严防“蚕茧大战”。各鲜茧收购经营者要提前筹措收购资金,保证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做到优质优价,防止出现“打白条”等现象。各级茧丝绸主管部门要和工商部门保持顺畅的信息沟通,对蚕茧收购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依法处理,以规范蚕茧经营行为,打击违法违规交易,保护经营者合法利益,维护蚕茧流通秩序。 
  一直以来,各级茧丝绸主管部门与农业、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稳定蚕桑生产、保障收购秩序的办法,使得“蚕茧大战”明显减少,蚕桑生产流通环境明显改善,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下一步,希望农业、工商部门与茧丝绸主管部门一道,继续深化交流沟通,加强协调合作,为茧丝绸上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也希望与会代表在随后的小组讨论中,就促进茧丝绸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茧丝绸协调办公室